中國對美經貿策略:胡蘿卜加大棒的斗爭
2005-07-14 13:51:25
美國對華貿易政策逐步軟化
11日,第16屆中美商貿聯委會如期在北京舉行。中國方面出席人員包括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及副部長高虎城,美國方面的出席代表為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貿易代表波特曼和農業(yè)部長約翰斯。會議議題主要包括了紡織品貿易、知識產權保護、消除美對華貿易逆差和農業(yè)這四個熱門問題。
我們注意到,這已經是半年之內古鐵雷斯和波特曼第二次到中國訪問,如此短的時間內、如此高的頻率已經創(chuàng)造了紀錄,不難看出,一方面,經貿關系已經上升為兩國關系的核心點,另一方面,美國桀驁不馴的態(tài)度逐漸發(fā)生軟化,兩國高層次的細致磋商逐漸走上前臺。
筆者認為,本屆商貿聯委會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增多,美國先后對中國7類紡織品設限,美中貿易逆差加劇、美國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糾纏不清的微妙時刻舉行的,因此,本界中美商貿聯委會的召開,顯得非同一般。因此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此次雙方會談的效果將對今后中美農產品貿易、紡織品出口、中美知識產權合作等都將帶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此外筆者還注意到,本屆聯委會是在中美紡織品爭端進入最微妙時期進行的,而且根據美國有關方面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被美國政府設限的3類中國服裝產品的輸美數量目前已經或接近達到美國方面設置的年度進口限額。而對中國紡織品實施制裁的最后考察期已過,但遲遲不見美國“動手”,可見美方所保持的極其復雜的心理。
中方妥協(xié)為中美紡織品問題留足商談空間
7月11日傍晚,美國駐華大使館召開了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和美國農業(yè)部長約翰斯關于中美貿易問題的新聞發(fā)布會。這“三巨頭”分別對媒體介紹了此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中,雙方達成的共識。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雙方同意建立跨境知識產權侵犯犯罪執(zhí)法合作機制、中方加大對違法知識產權保護行為的懲罰力度、保護電影和音像產品版權、在中國駐美大使館設立知識產權調查員等等;在政府采購方面,中方宣布將加速加入WTO《政府采購協(xié)定》,中方還將推遲出臺軟件購買的暫行規(guī)定,這將使美國公司超過80億美元的潛在市場不會受到影響。
在市場準入方面,中方同意在2005年年底之前召開“中美保險對話”,并新開辟一個在中美商貿聯委會框架下關于信息技術的工作小組;在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方面,美國將評估中國的政府補貼,中美雙方將就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加強討論;在農產品貿易方面,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和美國農業(yè)部長約翰斯簽署了一個關于促進雙方在動植物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諒解備忘錄。
上面都是雙方在一些既定領域實現的協(xié)議,但是應該看到,此次磋商并沒有對當前最緊迫的、也最重要的紡織品問題作任何表示。
從上述共識和遺留的問題來看,中方在此次聯委會上所作的妥協(xié)還是比較大的,包括曾經一直堅守的市場準入、知識產權、國產軟件等問題,要知道到目前為止,中國很少和某個國家簽署類似協(xié)議。不過我們也看到,美方在最為關鍵的紡織品問題上面并沒有下定制裁的決心,因此在最后留下了互相磋商的余地。有了這個回旋余地,其結果就很富有戲劇性了。
這種戲劇性完全來自于美國內部。
一方面,美國國內支持單方面對華設限的呼聲很高。在紡織品問題上,美國政府承受著巨大的國內和國際壓力。巨額貿易逆差、失業(yè)問題以及人民幣匯率問題,均是美國國內支持對中國紡織品單方設限的重要論據。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產品在美國占據著大量的市場,很多美國經銷商和美國消費者都是中國紡織品的消費對象,因此對中國紡織品的限制也必然會影響到美國零售商的利益,增加美國消費者的負擔。因此,我們看到,前不久在紐約舉行的中國紡織品展銷會上,大批的美國經銷商依舊對中國紡織品保持了極高的熱情。而且這些經銷商的代言人也在美國國會內部形成了鮮明的反對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的力量。這種美國國內力量的相互牽制,也令美國政府舉棋不定。
中國對美貿易政策:“胡蘿卜+大棒”的斗爭
此次美國并沒有像以往那樣動輒就運用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法寶”對中國產品進行制裁,反而與中國進行磋商也是與中國對美經貿關系的戰(zhàn)略性變化密不可分。
首先,中美經貿依存關系的變化,對美國起到了威懾作用。
根據美國海關統(tǒng)計,200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為2314.2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347.2億美元,進口196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4%和29%。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額為1619.8億美元,較2003年的1241億美元攀升30.6%。2004年中國成為美國第五大出口市場,第二大進口市場。而另據中國海關統(tǒng)計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仍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上半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962.6億美元,而且增幅超過歐盟、日本、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達到25.1%。
從這組數據里面不難發(fā)現,中美貿易已經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中美貿易去年達到2300億美元,根據美國的統(tǒng)計,中國有1600億的貿易順差,美國很多人認為中國從美國賺了很多錢。但是,中國在中美貿易中的順差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刺激了美國國內的投資。另外,中國雖然在對美貿易中有很大的順差,但中國的全球貿易基本上是平衡的。中國通過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逆差貿易刺激了其他地區(qū)的發(fā)展,帶動了世界經濟的繁榮,也就是增加了其他地區(qū)購買美國商品的購買力,也有利于美國經濟的發(fā)展。
其次,中方前所未有的的強硬立場,讓美國的立場開始動搖。
在過去的中美高層會談場合,很少看到中方領導人表示強硬立場。不過這種強硬立場卻出現在6月中美經貿高層今年首次對話中。
素有“鐵娘子”之稱的中國副總理吳儀6月4日在會見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和貿易談判代表波特曼時警告,中國高度關注與美國的紡織品貿易爭端,紡織品問題是中美經貿關系發(fā)展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如處理不好,將嚴重影響雙邊經貿合作進程。吳儀進一步強調,紡織品問題是事關中國國計民生的重大原則問題,美國對中國紡織品的設限行動已經對中國的紡織生產造成嚴重沖擊,打擊了中國企業(yè)和公眾對國際多邊貿易體制的信心。
而今年嶄露頭角的商務部長薄熙來在發(fā)表措辭強硬的“半斤八兩論”之后,更是對美方代表鄭重其事闡述了中方的立場,在紡織品貿易問題上,中國也同樣面臨政治和輿論壓力,紡織品關系到中國1900萬人的就業(yè)問題,而美國對7種中國紡織品設限,已經影響到中國16萬人的就業(yè)。
這種立場和態(tài)度的變化是決定整個中美經貿關系的關鍵因素。
最后,中國恩威并用的戰(zhàn)略,抓住了美國的胃口。
坦白講,紡織品問題在中美經貿關系中的權重并不大。權重最大的是中國13億人口的廣闊市場。因此我們看到,此次磋商美方在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多個領域取得中國的讓步。這種讓步與紡織品問題上的蠅頭小利相比,孰輕孰重美方應該有所判斷。
而且我們也看到,在12號新華社刊發(fā)了一則消息:中美兩國簽署“中國貿促會—美國商務部國際伙伴網絡”項目諒解備忘錄。中國貿促會首批選擇了14個中國商業(yè)中心城市啟動國際伙伴網絡合作項目,包括大連、杭州、天津、深圳等,作為試點啟動國際伙伴網絡計劃。據悉這也是一想唯一一項“十拿九穩(wěn)”地促進美國對華出口的協(xié)議。
從以上這種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中國已經拋棄了過去比較保守的處于守勢的心態(tài),代之以積極的“胡蘿卜加大棒”的處理方式來對中美經貿關系進行評判和調整。有意思的是,這種過去經常被美國使用的工具,現在用在了美國人的身上。這不僅反映著國力的變化,更反映著今后中國對外經貿合作的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