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行政機構,適應社會轉型

2013-03-01 10:21:27    來源:蘭瑞環(huán)球


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2月28日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并建議國務院將這個方案提交即將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這是落實十八大提出的"穩(wěn)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意味著行政改革將成為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穩(wěn)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有利于簡政放權、提高行政效能,改變權力過分集中、滋生貪腐的弊端,打造一個高效廉潔、公共服務型的政府,對于適應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加快中國經(jīng)濟社會結構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政府部門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機構臃腫、人員龐大、程序繁雜,不僅造成工作效率極其低下、服務水平極其不高,而且?guī)砩鐣敻坏臉O大浪費。這與經(jīng)濟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趨勢背道而馳,嚴重阻礙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二中全會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的議題,并建議在兩會中審議,預示著揭開新一輪機構改革的序幕。

令人關注的是,過去數(shù)輪機構改革,最終沒有達到"精簡"的目的,相反機構、人員、職能等都在改革中變得越來越臃腫、越來越龐大、越來越繁雜,以至于政府的運行效率、運行質量、運行水平等不僅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大大下降了。大部制改革的目的就是塑造公共服務型政府,即強調政府職能在于承擔公共服務,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管理微觀經(jīng)濟建設,政府不能既當裁判,又當球員。因此,大部制改革將是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信號。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凡是市場機制能夠自行調節(jié)的事項,除法律有規(guī)定的外,行政機關都不宜過多地干預。大部制改革目標明確,中央改革決心堅定,民眾也熱切期待此輪機構改革能除弊興利。

當前中國行政機構還存在一個為人詬病的"頑疾",就是權力高度集中,掌握龐大資源,形成一個個利益集團,成為產(chǎn)生貪污腐化的溫床,鐵道部劉志軍貪腐大案就是典型。大部制改革將在責、權、利的分配和界定方面有明顯突破,不僅機構人員要精簡,職能也應得到優(yōu)化,在減少、分散行政機構的權力同時,建立健全監(jiān)督機制,以脫胎換骨的勇氣向社會分權,建立一個價值明確、適應社會要求的"責權一致"的政府,以制度化完善廉政建設,加強施政的民主性和科學性,提升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大部制改革也被視為推動政治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打印] [關閉] [返回頂部]